(相关资料图)
东方出版中心瞄准国际哲学研究前沿和世界文明发展进程,自2018年起策划推出“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”,5年来,该丛书规模初具,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。8月19日,东方出版中心举办“比较哲学与跨文明之间的深度对话”学术研讨会,约请专家学者就该丛书的出版,以及对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、比较哲学在当前国内外哲学界的地位、比较哲学与文明对话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。
研讨会由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主持。东方出版中心执行董事、党委书记陈义望、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先后致辞。
陈义望指出,“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”的持续推出及与会专家们的相关研究,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,也更能促进中西文明的深度对话。他透露,丛书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,其中有多部著作已多次重印和获得荣誉,也有作品已实现版权输出。
吴根友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了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(1921—2020)先生,张先生为了支持这套丛书,以98岁的高龄快速整理出自己的著作《中西哲学对话:不同而相通》(2020年4月出版),从而为这套丛书增添了学术含金量。吴根友表示,比较哲学作为一种精神的桥梁,它在沟通不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的过程中,会发挥其他精神现象所不能发挥的作用。
研讨会上,丛书重要作者、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黄勇,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高瑞泉、杨国荣、朱承,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白彤东,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明、副教授武云,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刘旭,新民晚报社区版社长、主编周忱,以及刘海立、杨小婷等丛书译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,并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真知灼见。
站在中国哲学的立场来思考比较哲学的问题,从“世界哲学”的角度来探索与思考比较哲学的前途与命运,是“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”的出版宗旨。丛书由刘佩英担任总策划,由吴根友教授和国际著名中国哲学学者万百安教授担任主编,收录了比较哲学领域海内外的一批重要学者专家的代表性哲学著作。包括《哲学的价值:一种多元文化的对话》(万百安著)、《无为: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》(森舸澜著)、《中西哲学对话:不同而相通》(张世英著)、《判教与比较:比较哲学探论》(吴根友著)、《为什么要有道德: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》(黄勇著)等。目前,第一辑规划的11种图书已完成出版8种,年底前将再推出3种。